泡泡瑪特需要下一個爆款
作者/ IT時報 毛宇
編輯/ 郝俊慧 孫妍
(資料圖片)
8月29日下午,上海消費者卜靜(化名)看到買家在閑魚點擊了“確認收貨”按鈕,看著頁面上1599元的成交記錄,她暗自慶幸自己出手及時。
一天前,她以1106元的官方價購入當日上新的“MINI版(迷你版)LABUBU”全套盲盒,首日還能賣到1800元的套盒,次日降價200多元才找到了買家,“溢價一天比一天少,再拖可能就要虧了!”
卜靜的經歷,正是當下LABUBU二手市場降溫的縮影。距離上海千里之外的吉林,二手賣家劉輝(化名)正對著家中成箱堆積的LABUBU玩偶發愁,他向《IT時報》記者透露,自己近一個月已有數款LABUBU單品以低于買入價售出,累計虧損超萬元。
從8月底新品開售時的“一分鐘售罄”,到如今二手市場價格跳水、黃牛庫存積壓,LABUBU“不復當月”。
受此影響,泡泡瑪特股價也一路走低。自8月26日達到339.8港元歷史高位之后,截至9月9日已跌去逾15%。
8月28日晚10點,泡泡瑪特新品THE MONSTERS心底密碼系列—搪膠毛絨掛件盲盒(MINI版LABUBU)正式開售。當晚,卜靜提前10分鐘在屏幕前嚴陣以待,在開搶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拿下了全套MINI版。
作為有著三年潮玩收藏經驗的消費者,卜靜早已提前將商品加入購物車,并發動家人一起參與搶購。“買的時候還是能感覺到小程序很卡,但和前期MOKOKO相比,稍微好搶一些。”卜靜表示。
開售當晚,這套官方定價1106元的盲盒二手價飆升至1800元以上,更有甚者,掛單超2500元,溢價100%。卜靜本想趁熱出手,但因二手平臺掛單賣家太多,等她掛出1800元價格鏈接時,咨詢的買家已寥寥無幾。
“第二天我就降到1599元,因為拿到手后覺得質量不太好,眼睛都是貼紙貼上去的。”擔心質量問題很快會反饋至市場,卜靜選擇了降價,最終凈賺493元,這個數字比她預期少了近300元。
她坦言,潮玩二手市場的“窗口期”越來越短,“以前LABUBU新品能火幾個月,現在最多一周,稍微猶豫就可能砸手里”。
相比卜靜的“小打小鬧”,劉輝處境要艱難得多。作為LABUBU重度愛好者,今年5月,他從收藏家變成了一名潮玩賣家,開始大量囤積LABUBU系列,先后購入1.0、2.0、3.0多個版本的全套盲盒,投入數萬元。
“當時看LABUBU一直漲,覺得肯定能賺錢,沒想到8月之后價格一路走跌。”劉輝回憶,6月LABUBU坐坐系列還能以200元~300元的價格賣出,9月初已跌至100元出頭,其他常規款更是普遍虧損,部分單品甚至以低于進貨價30%的價格拋售。
“有的款式當時官網搶不到,我就從其他黃牛手里溢價收貨,現在只能降價賣,每單虧幾百元。”倉庫里,LABUBU堆了近20箱,大筆流動資金都被壓在了貨上,“如果半個月內還賣不掉,我就得降價清倉了。”劉輝最后悔的是沒有及時跟進市場變化,“太貪心了,之前總覺得還能漲,沒舍得賣,結果現在行情越來越差。”
產業鏈的另一端,以“代搶”和“倒貨”為生的黃牛群體,也感受到了市場的寒意。陳敏(化名)做潮玩黃牛已有兩年,她向《IT時報》記者透露,“MINI版LABUBU”發售前,不少黃牛提前在二手平臺掛出“代搶服務”,單套收費高達2000元,隱藏款更是喊價1000元。
“開售當晚確實賺了一筆,可好景不長,一周不到價格就跳水了。”陳敏現在手里還壓著3套未售出的“MINI版LABUBU”,掛1300元也無人問詢,當初代搶費都花了幾百元,相當于白忙一場。
更讓陳敏頭疼的是仿制品,“小尺寸的LABUBU很好仿,市面上已經出現很多假貨,買家不敢輕易下單。”如今,陳敏調整了策略,只敢少量囤積“大首領”“大天使”等仍有溢價的爆款,“其他款式少碰,寧可少賺點,也不能再囤貨了”。
9月8日,泡泡瑪特(09992.HK)盤中一度跌超8%。截至當日收盤,泡泡瑪特跌7.11%,總市值較上一個交易日蒸發295.45億港元。縱觀近期市場,LABUBU二手陣地的“降溫”,并非偶然。
5月以來,泡泡瑪特密集推出新品,僅8月就上線了“MINI版LABUBU”和“ROCK系列”兩款重磅產品。記者看到,截至現在,“MINI版LABUBU”在淘寶旗艦店單店銷量已接近30萬份,ROCK系列的銷量也超過了2萬份。
大量新品涌入市場,打破了供需平衡。“以前LABUBU新品間隔至少2個月,現在一個月出兩款,消費者選擇多了,自然不會追著一款搶。”
一名潮玩行業觀察人士表示,過度依賴單一IP、新品迭代過快,容易導致消費者審美疲勞,“不到3天,ROCK系列價格便回落,說明市場已經趨于理性”。
與此同時,消費者對盲盒的投機心理逐漸減弱,更多人回歸收藏本質。北京消費者李女士表示,她最近只入手了自己喜歡的“MOKOKO”系列,“大天使的溢價太高,雖然我也很喜歡,但不想跟風花冤枉錢”。
“黃牛”及二手賣家的大量涌入更擾亂了市場秩序。6月中下旬,泡泡瑪特一改“限量搶購”策略,打出“大幅放量、限購、補貨機制”的組合拳,直接導致部分款式的行情暴跌五成以上。
9月8日,記者走訪上海南京東路泡泡瑪特旗艦店時發現,LABUBU系列貨架已全部清空,現場不乏消費者向店員咨詢補貨情況。店員表示,“LABUBU所有款式都售罄,后續部分款式會補貨加量,但具體時間不確定,建議進群等待通知。”截至發稿,記者已加入官方粉絲群超過五天,仍未收到任何預告。
“饑餓營銷”與“缺貨”并存,引發了部分消費者的質疑,“一邊說要打擊黃牛,一邊還在刻意控制供貨,真的不是為了維持稀缺性?”
不過,二手市場的價格并未回暖。9月10日,卜靜打開閑魚,有賣家已經掛出了“MINI版(迷你版)LABUBU”全套盲盒1278元的價格,“還好賣得早。”她心里默念了一句,決定暫時收手。
現在,泡泡瑪特需要下一個爆款。
排版/ 季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