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逝轉眼間就已經過了清明的假期了,相信有很多人都意猶未盡的,挺說在清明假期內有7541.9萬人次國內游,來看下具體的情況,在清明節之后下面一個傳統節日是什么?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2年清明節假期3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7541.9萬人次,同比減少26.2%,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68.0%;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87.8億元,同比減少30.9%,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39.2%。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本地休閑和近程度假成為清明節假期“主基調”,位置大數據監測顯示,各地接待游客中省內游客占比94.9%,創常態化疫情防控以來新高。踏青賞花、文化體驗、鄉村游是國內游客的主要出行主題。
人們來到重慶廣陽島露營野餐,享受春日暖陽。人民網-重慶頻道 崔景印 攝線上旅游產品供給水平進一步提升,各地運用“旅游+科技”推出的線上旅游產品向消費者提供了更具特色、更加便捷的服務,“云旅游”活動讓游客足不出戶即可體驗“微旅游”“微度假”。
受本輪疫情影響較小的西部旅游市場,清明節假期旅游恢復度較高,重慶、西安、昆明、烏魯木齊、貴陽等西部地區出游熱度增長較快。
清明節日子:公歷4月5日前后
清明節后一個節日——勞動節(5月1日)
清明節后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五月初五)
清明節: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這一天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勞動節:
勞動節指的是國際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國際示威游行日”,英文名字是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這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時間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擁有的節日。
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采草藥、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藥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
按照傳統習俗,清明節掃墓一定要早,可以提前幾天,但是絕不可置后。民間俗語云:“早清明,晚十一”就是說祭祖要在清明之前,或者是農歷十一月之后。傳說清明節這天陰曹地府收鬼,而到農歷十月一才給鬼放假。所以清明后掃墓,或十月一前掃墓,你的祖先都是收不到消息的。
一般清明過后還會冷俗話說“過了清明冷十天”,意思是清明過后還有十來天的日子氣溫會有所反復,還要注意保暖一般清明節的時候,會有一波倒春寒,等倒春寒過后,天氣就會開始回暖了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象長期陰雨天氣或頻繁的冷空氣侵襲,抑或持續冷高壓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強輻射冷卻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氣候多變如果冷空氣較強,可使氣溫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氣此時經常是白天陽光和煦,讓人有一種“暖風熏得游人醉”的感覺,早晚卻寒氣襲人,讓人倍覺“春寒料峭”這種使人難以適應的“善變”天氣,就是通常所說的倒春寒一般來說,一月之后就是立春之后,天氣就開始變暖和了,但感覺不明顯,春分之后,太陽直射點越過赤道進入北半球,北半球就進入夏半年,氣溫迅速升高,清明節之后,這種變化就更明顯了俗話說“一場春雨一場暖”就是這個道理
標簽: 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