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北京姑娘亞楠手機中某電商平臺的歷史訂單,看到的除了給自己添置美妝、服飾、日用品的消費記錄,不時還有金額“駭人”的狗糧、寵物玩具、驅蟲藥等交易明細。
“30斤的進口狗糧,價格猜一下?過千元也就夠八戒吃三個月,一年下來在它身上怎么也得花超過5000元。”金毛犬八戒是亞楠的愛寵,給八戒買狗糧、玩具、洗澡用品、藥品,也是亞楠日常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每年花銷都在上漲”。
家里養著4只貓主子的90后男生斌子每年給愛寵的花銷更為可觀。“四只吃得多,最大袋的第一檔的貓糧一袋500多塊,差不多一個月就吃完了,再平攤下貓砂、玩具、每年打的疫苗、偶爾有個小病的花銷,每月都得有1000元,一年就上萬了。”
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吸貓擼狗一族,寵物經濟也在快速升溫,并突破千億規模。而年輕人萌寵富養的趨勢讓這一新興市場成長空間巨大,也“磁吸”著包括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在內的新入局者,并將其視為撬動新消費的一個踏板。
小眾變大眾
數據顯示,2018-2019年,中國養寵用戶從7355萬上升至9915萬,其中,養狗人數占比54.4%,養貓用戶占比43.1%。
龐大的用戶規模讓寵物消費市場呈現蓬勃的漲勢。中農寵物營養研究院董事長鄭美大透露,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市場規模已達2025億元,是六年前的4倍多。預計中國寵物行業的市場規模到2023年將達4723億元,可見寵物經濟已不再小眾,大有發展為“大眾經濟”的勢頭。
《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則顯示,中國人均單只寵物狗年消費已經達到6082元,同比增長9%;人均單只寵物貓年消費金額為4755元,同比增長10.3%。其中,寵物零食和驅蟲藥的商品滲透率最高,超過70%,服務類的消費則相對低頻,寵物診療在服務類消費中滲透率最高,其次是洗澡美容,最后是寄養。
“我家還是狗主子花的錢更多。”家里“貓狗雙全”的小V對記者說,口糧是最大的養寵支出,“開始貓吃貓糧,狗吃狗糧,后來發現它倆總是瞅對方的好吃,索性就統一了,最終選了一種狗糧喂它們。而布丁之所以比球球花錢多,主要是洗澡開銷大。布丁屬于中型犬,而且松獅容易有皮膚問題,所以我都是帶它到寵物店洗藥浴,一次120元,一年要18次左右。”
而為寵物買買買,線上是一大渠道。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寵物行業線上銷售額超過300億元。天貓國際提供的數據則顯示,今年1-7月,平臺寵物行業銷售同比增長超90%,其中寵物零食同比增長超300%,寵物保健品增長120%,而寵物洗發水增長超1100%。
線上寵物消費年輕化趨勢突顯,如斌子這樣的90后是增長關鍵動力。據悉,目前,天貓、淘寶寵物行業多數重要品類90后人群占比超過50%,且增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同時,年輕人養寵已經進入馬斯洛情感需求層面,寵物生活需求延伸到情感關注,萌寵“富”養成為趨勢。為寵物提供生活保障之外,健康、玩樂、打扮、社交活動相關的寵物消費需求呈上升態勢。
以養貓為例,供貓咪自娛自樂的“貓三樣”增長顯著,過去一年間,抓貓板、逗貓棒、貓爬架銷量增長分別在125%、175%和150%。寵物玩具被賦予趣味性、美觀性和情緒價值,甚至出現寵物玩具IP和聯名款。
外賣也瘋狂
寵物不僅要吃得好、吃得健康,還要開心玩耍、穿衣打扮、保養就醫,豐富的消費場景,以及高客單價、高增速的“光環”吸引著眾多入局者,本地生活平臺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國內兩大本地生活平臺美團外賣和餓了么同時對外釋放出發力寵物市場的信號。在8月19日開幕的第23屆亞洲寵物展上,美團專設展位展示最新的寵物用品外賣業務。而餓了么則在同日發布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在90后鏟屎官精致養寵的理念下,餓了么寵物外賣訂單增長了135%,而平均一單寵物外賣在125元左右。
上海比瑞吉寵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久認為,寵物行業擁有非常獨特的線下服務場景,隨著年輕消費者對傳統電商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如何通過新零售突破傳統電商和線下零售的壁壘,覆蓋更多的消費場景,通過數據化的能力更好服務合作伙伴和消費者,成為每一個寵物品牌必須面對的問題。
而在上海寵物行業協會會長楊其清看來,O2O渠道是寵物品類增長的新亮點。“尤其在疫情期間,這個渠道建立了寵物門店和用戶的最短線上連接,為品牌方提供更立體的商戶和用戶行為數據,為寵物品類的商品和服務形態的未來進化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疫情期間,面對線下門店的停擺,皇家寵物食品主動推動數千家門店上線外賣平臺并打造數字化門店,為門店引入更多外部平臺流量,實現寵物門店數量增長79%,銷量增長118%。2019年7月-2020年6月,皇家寵物在餓了么寵物品類的滲透門店大增200%,訂單增長94%。
而在餓了么開設寵物外賣店的上海小伙譚施聰,一年收入近300萬元。“一開始我判斷錯誤,覺得餐飲平臺怎么能做寵物外賣呢?直到2018年才在餓了么上開店。沒想到生意很快就翻了四五倍。”
“線下實體店客流量和覆蓋面都受制于地理位置,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個月四五萬元。而做外賣后,流量遠高于線下,營收很快翻了幾倍,現在實體店八成生意來自外賣訂單。”譚施聰說,店鋪設置的配送范圍在10~15公里,這幫他打開了局面,現在的他是電商、外賣、線下實體店等多渠道齊頭并進。
餓了么提供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里,餓了么上有近萬寵物商家,試水“寵物外賣”這個新興消費市場。在上海、杭州、北京、成都等地,不少新商家入局一年便實現年營收七位數。2020年上半年,餓了么上寵物外賣商家數增長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