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招聘平臺BOSS直聘將登陸資本市場。
北京時間5月22日凌晨,BOSS直聘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首次公開發行(IPO)申請,擬于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Z。高盛、摩根士丹利及瑞銀為此次IPO承銷商。BOSS直聘近兩年共融資38.75億元人民幣,主要機構投資者包括今日資本、騰訊、高榕資本、策源創投、Coatue、高盛、GGV、和玉資本等。
招股書顯示,2020年,BOSS直聘實現營收19.4億元,同比增長94.7%;經計算現金收款25.3億元,同比上漲89.7%。2019年、2020年,BOSS直聘凈虧損分別為5.02億元、9.42億元;經調整后虧損分別為4.68億元及2.85億元,同比收窄。BOSS直聘經營現金流量在2020年由負轉正,達到人民幣3.96億元。截至2020年底,BOSS直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合計39.98億元。
以移動端為核心的BOSS直聘通過AI技術及直聊模式,創新地解決了中小企業和藍領這兩個招聘市場的剛需痛點。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3月,BOSS直聘服務630萬家認證企業,其中82.6%為中小企業(約520萬家)。而在2021年3月,BOSS直聘3060萬平均月活躍用戶中,有28.8%為藍領用戶。
這兩個招聘痛點不僅意味著線上招聘市場的巨大增量,也意味著社會在促就業、穩就業這件事上對互聯網與新技術的期待。
BOSS直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趙鵬在給投資人的信中表示,受益于移動互聯網普及、創新創業迸發的時代紅利,公司創立七年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持續增長。強調“我們堅信行業歸根到底服務于‘人’:通過幫助人的發展,促進人力資源更為合理的配置,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適配中小企業的招聘模式
移動互聯網浪潮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轉戰線上招聘。但數量占據絕對優勢的中小公司,卻在流量上面臨集體窘境:求職者擠破頭去應聘大公司,卻看不到中小企業的應聘機會。如果需要花錢買流量、買簡歷,又加重了企業負擔。一組來自中國社科院的數據顯示,53%以上的小微企業常年存在招工需求,79%的小微企業存在階段性招工需求,但其中只有11.7%的小微企業招工需求得到滿足。
在數字化轉型成為必選項的當下,中小企業需要一種更適合于自身情況的線上招聘服務。
傳統線上招聘服務場景下,主要是HR在PC端花大量時間進行購簡歷,篩簡歷、打電話、約面試等固定招聘流程。但對于預算資金與人手都不充分的中小企業來說,傳統渠道一方面太貴,另一方面則是效率太低。
BOSS直聘就誕生于這樣的背景之下。“移動+智能匹配+直聊”的直聘模式,通過提供企業各級管理者可參與的直聊場景,降低了招聘服務的門檻、通過智能匹配技術節省企業端用戶篩選成本與時間,從而提升招聘效率。
招股書數據顯示,BOSS直聘截至2021年3月底,服務1300萬認證企業端用戶,630萬家企業。其中企業端付費客戶數289萬家。這也意味著,仍有5-7成的企業端用戶,能免費獲得招聘服務。而付費的企業,可以在線上進行小額購買,也能直接線下批量采購。付費方式更加靈活。
事實上,趙鵬在2020年12月舉行的一次活動中就指出,未來十年,中國的企業服務將主要服務于中小企業。他當時援引數據稱,2020年上半年中國有3400萬個注冊經營的企業,有8500個個體工商戶,有9億勞動人口,其中大體有6億打工人,大概一個企業雇員規模不到20人。另外,根據政府部門的權威統計,中國98%企業的生命周期從注冊到結束經營小于三年。
“我覺得十年以后中國企業服務領域成功的人,一定是主要服務小B的,因為中國的特殊性決定了平臺一定不執著于那個續約率。市場大,越垂直的人就會越快樂”,趙鵬當時這樣說。
藍領的應聘保障
招聘平臺連著兩頭,一邊是企業,一邊是求職者。
招股書顯示,通過在求職者和企業端客戶間搭建高互動性的移動應用,BOSS直聘打造了一個活躍而龐大的用戶網絡,形成了一個基于“求職者-招聘者”的閉環生態。求職者端覆蓋了白領和金領、藍領、大學生三大求職市場中主力軍的大型人才池。
其中,藍領的求職需求最為頻繁。2019年7月,在BOSS五周年之時,趙鵬曾列舉了一組數據:“根據Boss直聘統計,中國有2億白領,平均每24個月換一次工作,一次平均需要2個月的時間。4億藍領,平均每6個月換一次工作,一次平均需要2周。”Boss直聘的招股書還顯示,2021年3月,BOSS直聘3060萬平均月活躍用戶中有28.8%為藍領用戶。這意味著一個巨大的招聘市場。
傳統招聘模式下,藍領群體更多選擇線下渠道進行求職。但手機的普及讓線上招聘進入了他們的視線。從“投”改“聊”,有利于使藍領尋找工作更高效。
藍領求職者群體,不僅換工作速度最快,也最需要利益保障。BOSS直聘則通過平臺審核系統等一系列機制,嚴格預防、阻斷、打擊不正當招聘行為, 為藍領求職者的權益先撐起了一把保護傘。
《2020年BOSS直聘就業生態發展簡報》顯示,BOSS直聘于2017年就成立求職者權益保障中心,至今已投入超過5億元預算用于不正當招聘行為的預防、阻斷、打擊。2020年,平臺求職者數量、類型顯著增長的背景下,用戶投訴率同比下降30%。
此外,BOSS直聘在2020年首創辦公環境認證。據悉,“辦公環境認證”通過人工與AI智能視頻審核企業辦公環境是目前行業最高標準的企業認證審核模式,與之前的認證方式形成互補。
BOSS直聘也把技術用于欺詐信息的預防。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BOSS直聘擁有902名研究及開發人員組成的團隊,負責包括智能匹配與風控技術在內的產研相關職能,占總員工數的26.6%。在這背后,2019年和2020年,BOSS直聘研發投入分別為3.3億元和5.2億元,占當年營收的占比分別為32.6%和26.4%,連續兩年超過25%,高于互聯網行業平均水平。
事實上,以招聘為名、行拉人頭之實的違法行為屢禁不止,已經成為整個求職招聘市場的頑疾。企業在這類問題上下“硬功夫”,將時間坐標軸拉長來看,反而能走得更穩。
招股書數據顯示,BOSS直聘自2019年以來,MAU始終保持著超過70%的同比增長態勢。據CIC報告,按MAU計,BOSS直聘已經成中國最大的在線招聘平臺。參考QuestMobile數據,今年3月Boss直聘的月活已是行業第二名的近兩倍。
技術的價值回歸于“人”
根據CIC(灼識咨詢)預測,受數字新經濟業態發展、創新創業政策利好、企業人才競爭加劇等因素驅動,中國線上招聘市場規模預計將由2020年的551億元增至2025年的223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2.3%。
盡管有值得期待的前景,但求職招聘服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每年三月,“為什么求職難、招聘也難?”的疑問總是會被擺上臺面,循環往復。
與此同時,當一個普通人進入找工作場景,將會涉及到人與崗位、人與公司、人與老板及同事等多項因素的匹配;在另一端,企業招募人才,同樣需要考慮用人部門主觀意向與崗位客觀要求等多種因素。這還不包括對求職者與企業文化融合度、求職者主觀偏好、企業老板主觀偏好等不確定因素。將合適求職者與招聘者的難度,不亞于追求“千人千面”的短視頻與移動電商。
趙鵬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如果BOSS直聘能將求職者、招聘者的匹配效率提升20%,那么節約出來的時間和人力相當于1000萬人/年的工時。那就意味著平均每年1000萬的勞動力不再消耗于換工作,而是用于做事情,賺工資養家糊口。
結構性的難題,往往需要創新的模式或技術推動解決。
BOSS直聘過去7年的高速增長,從側面印證了技術與安全投入的價值。招股書顯示,BOSS直聘上市募集資金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就業服務技術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研發投入。
新模式的出現,毫無疑問地將攪動行業,引發新的變革,最終讓求職者與招聘者共同受益。BOSS直聘的上市或許只是開端,相比招股書上的數字,招聘行業如何在這波浪潮下用技術完善服務,更值得期待。